四川省粮食局:实施“川粮产后服务工程” 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017年01月22日 【字号:

四川省粮食局

近年来,四川省粮食部门认真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大胆探索以“仓储和加工”为双引擎,以“改革和创新”为双动能的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新路径。充分发挥粮食行业独具的技术、资源、网络等优势,大力实施“川粮产后服务工程”,向产前、产后延伸,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促进粮食产业发展、农民减损增收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以“三个转变”为出发点,提高服务现代农业能力和水平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持续推进,新型粮食生产主体不断涌现,全省粮食规模化种植步伐加快,2015年四川省流转土地1484万亩,其中种植粮食的流转面积492万亩。然而,规模化种植收获后的粮食烘干、清理及代储等问题日益凸显,并严重困扰着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及种粮农民。同时,粮油加工企业也存在品种不一致、质量不稳定、品牌叫不响的问题,有效掌控优质粮源成为粮油加工业的一致呼声。针对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省粮食局党组坚持问题导向,从落实中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发,根据我省粮食流通工作发展形势、内在要求和行业特点,2012年做出了启动“川粮产后服务工程”,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大决策,要求全省粮食行业要在服务现代农业的过程中主动转变观念、转变作风、转变方式,为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提供订单生产、烘干清理、代加工、代储藏、代销售等产后全过程、多方位服务。截至目前,省级财政共下拨1.73亿元资金,全省105个县、186个项目单位,共购置烘干设备1000多(台)套,帮助烘干清理粮食150多万吨,为农民挽回晾晒、虫霉等粮食损失2亿元以上,粮食企业增加利润4000万元以上。特别是崇州市粮食部门通过创新筹资、运营及监管模式建设粮食烘储中心的做法,受到汪洋副总理的肯定和好评。

二、以“三统筹、三突出”为着力点,实施“川粮产后服务工程”

(一)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川粮产后服务工程”规划2013-2017年的5年内在100个县开展试点,为1000个种粮大户(含龙头企业、专合社、家庭农场),以及10万户农民直接提供粮食产后服务。立足于三个重点:一是突出粮食购销企业,兼顾粮油加工企业及粮食专合组织;二是突出建设粮食烘干清理、粮食银行等内容;三是突出全省90个粮食主产县,兼顾销区及民族地区相关县。与此同时,成都市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根据大都市区城镇体系及产业体系特点,规划在2015至2017年的三年内投资9000万元,建设60个粮食烘储中心,推动粮食产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二)统筹推进,突出创新。四川省级财政2012年挤出500万元在广汉、仁寿、宣汉三县开展试点。2013—2015年,按照“自愿申报、公开竞争、专家评审、效益优先、择优确定”的原则,确定了146个项目单位,每个单位给予100万元财政补助资金支持。自2016年起,省级财政资金改为“以奖代补”方式,对项目单位给予一次性50万元补贴,要求建设日烘干不少于100吨粮食的烘干设施并配备必要的清理设备,待当地财政、粮食等部门验收合格后给予补助奖励。为调动多元主体参与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的积极性,成都市创新建设模式和内容,对于已建成日烘干处理粮食能力200吨、简易周转仓容2000吨,可满足1万亩粮食规模化生产烘干储存需求的烘储中心,市级财政按项目核定总投资(不含土地投资)的50%给予一次性补助,每个项目补助不超过150万元。

(三)统筹监管,突出绩效。为规范“川粮产后服务工程”建设、运营及监管程序和内容,省局出台了“四川省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按照“集中使用、县长负责、突出重点、注重绩效”的原则,通过专家评审确定省级财政项目支持单位,项目单位按照批复内容实施,完工后由所在市级财政、粮食及项目监督等部门共同组织验收。项目实施期间,省财政评审中心负责对随机抽取项目进行绩效评价,省级粮食、财政等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对部分项目进行抽查。崇州市是全国“农业共营制”的发源地,他们通过民议、民定、民建、民评、民管实现了由“政府主导”向“村民自主”转变,通过财政资金形成资产并量化到合作社社员的试点,发挥了粮食产后服务及支农补贴资金的效益。同时,采取全程公示、农民监督、部门审计、集体验收等一系列措施,确保了粮食烘储中心有人建设、有人经营、有人维护。

三、以“三化联动”为立足点,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川粮产后服务工程”不仅有力地支持了现代农业发展,而且也支撑了粮食生产方式的转变,同时还加快了粮食行业三次产业融合的步伐。为了培育“川粮”产业、产品、产地新优势,我们提出了“品牌区域化、粮源基地化、基地观光化”的工作思路。

(一)品牌区域化。为了提高“川粮”品牌粮油知名度和美誉度,全省粮食部门以生产销售“放心、安全、绿色、健康”粮油产品为根本,以品牌提升为突破,以三产融合为方向,努力做大做强“川粮”品牌经济。一是每年筛选支持10家大中型粮油骨干企业,从项目、资金、品牌等方面给予扶持。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类财政支持资金达5亿元,受益企业120户以上。二是为了扮靓“川粮”产品、叫响“川粮”品牌,省粮食局设计了“川粮”标识系统,四川粮油批发中心注册了“川粮”商标,以PPP模式组建的川粮电子商务公司开发了“川粮”网。由全省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监管的“四川军粮连锁”、“川粮便民连锁”两大系列已与全省粮食应急网点体系、四川地方土特产品销售体系有效接轨、深度融合。三是借助中国食博会、四川农博会、川渝粮展会平台吸引了来自全国28个省(市、区)及港、台地区,日本、新加坡等国500多家企业参展,累计成交金额达200多亿元。

(二)粮源基地化。2015年由全省粮油企业参与或主导组建的275家粮食专合社,通过订单、流转及托管粮食种植面积达1000万亩。省局积极推广全省第一个粮食联合社—安岳县鑫粮仓粮食专业合作社的经验,通过四年的努力,目前该社已拥有粮食专合社46个、带动农户8.2万户、流转或托管耕地面积2.5万亩。西充县粮食部门依托航粒香、泰森、多福等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共投入粮食仓储、烘干、精深加工、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等资金2.3亿元,建成有机粮油生产基地3万余亩、订单种植和订单收购粮食生产基地5万余亩、建成日烘干粮食500吨的生产线两条、建成3个粮油精深加工及转化研发加工厂,泰森和航粒香公司组建的粮食银行代储农户余粮3000多吨,吸纳农村劳动力3000余人。

(三)基地观光化。四川是油菜种植第一大省,近年来油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500万亩左右,我省以独具优势的油菜产业为基础,加快推进“油菜花观赏、油菜籽加工、油菜产业研发”等全产业链发展,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四川特色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子。2016年全省举办油菜花节80余个,客流量达100万人次。崇州市粮食部门按照“一三互动、产村融合”的发展思路,将种植业、精深加工和旅游休闲结合起来,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南溪区粮食局积极主导“生态白酒、循环经济、主题(高粱)公园”,为高粱产业三产融合探路前行,积累经验。

通过五年的不懈努力,我省大力实施“川粮产后服务工程”,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初见成效,不仅有力地支持了现代农业发展,而且也有力地促进了粮食产业三产融合,提升了粮食部门地位和形象。“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在国家粮食局的大力支持下,着力创新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新模式,探索粮食行业三产融合发展新载体,为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确保区域粮食安全,促进粮食流通产业转型升级做出新的贡献!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