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
 
老爸的碗

智振华

  记忆中从儿时起,每当我们一家子围着餐桌吃饭,总会混发出各式声响,有“啪啪”声,那是正长身体的我欢快吃饭发出的吧唧声,有“啧啧”声,那是挑食的妹妹不知吃什么好在咂巴筷子,最为大声的,要属老爸端着碗用筷子将最后几粒米饭扒拉入口发出的声响,简直难以用笔墨形容。相比起来,老妈吃饭最安静,因为她都是自己一个人在厨房默默地吃。

  老妈工人家庭出身,那个年代家庭条件尚好,衣食不忧,平时又爱画画、剪纸,颇有艺术气质,对像吃饭发声响这类的不雅事情很是看不惯,于是经常对我们吃饭发声响这件事提出严厉批评。随着我过了长身体的阶段,吃饭没以前那么狠,吧唧嘴的毛病就慢慢改了;随着妹妹到了长身体的年龄,她开始不挑食,咂巴筷子的习惯也没有了。只有老爸依然故我,每次吃饭动静弄个震天响。渐渐地,我和妹妹也加入到讨伐老爸吃饭发声响的队伍中了。

  有一次,一家子围桌吃饭,听到老爸吃饭的声响我实在忍不住就问他:“爸,您每次吃饭都要弄出这么大的动静吗?”老爸先是一愣,然后严肃地跟我说:“我这是要把碗里的米粒都刮一堆儿,好吃干净啊。”这是事实,每次吃完饭,最干净的碗肯定是老爸的。可我还不服气,又忍不住问:“有必要吃那么干净吗?就那么几颗米!”这下老爸更严肃了:“什么就几颗米?从今以后,你的碗也一样,每次吃完不准留一粒米!”然后就开始絮絮叨叨跟我讲起他小时候的故事。

  老爸小时候,家里人口多,除了爷爷、奶奶,他还有三个哥哥,三个弟弟和两个姐姐,11口人的吃饭问题都掌握在会持家的奶奶身上。每当这帮娃在外边玩饿了,回来找奶奶要吃的,奶奶总会像变戏法一样变出各类食物来打发这帮娃们。有时候,实在没其他吃的,奶奶会从腌菜缸里捞出一块儿咸菜来,切成小块,分发给每个娃,吃了咸菜疙瘩,口渴的厉害,一喝凉水,肚子就饱了。

  老爸口若悬河地讲完他小时候的故事,又翻起他当兵前为了贴补家用挨村挨户推车卖榆皮面的“老黄历”。榆皮面的做法是:在榆树春天出叶和深秋落叶时节,把采集来的榆树枝捣扁剥皮,去掉苦涩的外皮,把里边那层白皮剥下,扎成小捆放阴凉处保存。磨面时,先把阴干的榆树白皮切成小段,然后上碾盘碾碎,再用石磨去磨,最后用细箩筛。榆皮面与荞面或白面和匀,再用饸饹床榨压,就可以做出好吃的榆树饸饹面来。聪明勤劳的山西人就是利用它度过一个又一个灾荒之年。

  当然老爸还会讲,他参军入伍之后,部队要求是多么多么的严格,每顿饭必须吃光,一点儿不许剩之类的事情。我是没有耐心听完的,但透过这些鲜活的故事也渐渐理解那个年代的人对粮食的深厚感情,也就慢慢接受他每次吃饭到最后用筷子把碗刮的震天响这个事实了。

  后来,不知从何时起,似乎再也听不到老爸吃饭用筷子刮碗的声音了,原来他又想出一个好办法,吃完饭后,倒半碗开水,放凉后一饮而尽,所有粘在碗壁上的米都随凉白开下肚。这样,老爸吃完饭的碗不但是干净,简直就是透亮了。

  如今,我和妹妹也学会了老爸这一招,饭到最后,总是开水冲碗,“颗粒归仓”。


作者单位:国家粮食局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