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
 
麦田的味道

李明姝

  提要:这一粒粒米、一粒粒麦都曾扎根在广袤的大地,它凝聚着汗水和希望。珍惜每一粒粮食,就是珍惜每一个生命,就是尊重劳动的付出,这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修养。 

  去年,为了让即将出生的孩子看到最美的画面,我挑选了几张名画挂在墙上,正中的一幅就是米勒的《拾麦穗者》。画上有阳光下虔诚的劳动者,有满载收获的大地,有熟悉的麦田的味道。

  每当和家人一起吃着亲手做的简单的饭菜,抬头便能看见那优美的乡村田园,正如我曾经生活过的家乡。那默默弯腰拾穗的农民,正如家乡农田里顶着烈日、辛勤劳作的乡亲们。

  记忆中,小时候和大人们一起去田地是很自由、快乐的。天刚亮还没睡醒,匆忙吃过早饭就坐上父亲推着的拉拉车,伴着咯吱咯吱的响声,看着沿路的房子、树林、飞来飞去的小鸟,一路晃晃悠悠到地头。父母专心地干着农活,我和邻家的小朋友尽情地玩玩泥巴、野草,逗逗小虫。晚上,躺在拉拉车上,望着夜空的星星、月亮,迷迷糊糊睡到家……上学后,每逢假日,早早做完作业,就跟着父母下地了。几百亩的麦田从这头望不到那头。播种、打埂、施肥、浇水、拔草……干不完的农活让日子变得漫长而深刻。偶尔坐在地边大树下休息一阵,享受一下片刻的凉爽,静静地欣赏温柔的风亲吻着麦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等到麦子快黄了,就到了扎草人的时候了。用芨芨草、麦秆和树枝作身体,麻袋片当衣服,轻薄的纱布当旗子。有三五个稻草卫士日夜守在麦田,成群的麻雀见了都会绕道飞走。再过一个来月将迎来收获的季节,乡亲们常常忙到深更半夜。记得那年疲劳的邻居很晚从田里出来,到了家才发现提在手上的茶壶不见了。还有那夜里又瞌睡、又劳累的大叔本想在麦堆上打个盹,不料一觉睡到了天亮!

  在我的印象中父母很少谈到辛苦,说到累。那布满老茧的双手,黝黑又苍老的皮肤 ,那渐渐慢下来的脚步,不再笔直的腰板已经告诉我多年的艰辛和忍耐。饭桌上,我和妹妹吃不完的剩饭,父亲都静静地拨到自己的碗里吃干净,我们掉在桌上的饭菜他都夹起来吃掉。剩菜剩饭爸妈总是放在自己跟前,有时外面饭馆里吃不完的也打包回来。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有一回我和妹妹为了点小事争执起来,我们相互用盘子里的花生扔向对方,父亲进门见状大吼了一声,脸一沉拾起花生放在盘里,转身离开没说一句话。尽管没有批评,我还是为自己的浪费感到脸红,慢慢地也懂得了节约,对饭桌上的食物有了敬畏。

  早些年生活还很拮据,谁家要是炸油条了,整个连队都飘散着诱人的香味,要么是家里来了客人,要么就是准备过年了。那时的白面馒头、玉米饼都是书包里常带的零食干粮。虽然没有像父辈们一样经历过挨饿的年代,对于食物还是十分珍惜。偶尔家里来人,母亲担心客人吃不饱,准备了很多的米饭和馒头,常常等客人走了要连吃几顿的剩饭。天热的时候,为了不浪费,母亲把米饭发酵成了香甜的米酒,把馒头切成片,油炸一下吃着比刚蒸熟的还香!

  前些年回家过年,一进院子便看到窗户上摆了几个小纸盒,铺上了一些干硬的剩馍渣。我问母亲留着做什么,她说过节剩下了一些馍馍吃不了快霉了,敲碎了晾干还可以喂麻雀吃,况且冬天雪厚也不好找吃的。这让我又想起了那些稻草卫士,当初为了驱赶麻雀才扎的,现在母亲还在担心它们没吃的。

  母亲信佛,在家里的组合柜上长年供着一尊观音菩萨,前面还放着一小碟麦子和玉米。她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烧柱香,双手合一拜拜佛,念叨着观音菩萨保佑来年大丰收,保佑家人健康平安。心诚则灵,想想我们现在都过着衣食无忧的好日子,离不开父母勤劳的双手,还有“无声的”教育。

  如今我也做了孩子的母亲。生活在远离“地气”的城市里,我有些担心孩子是否会染上浪费粮食的习气。现在他还小,不会说话,我只能指着墙上的画面告诉他这是农民,那是麦田。等宝宝长大点,一定要带他去家乡拜访一下久违的乡亲们,去地头看看绿色的麦浪,金黄的麦堆,到田间拔拔杂草,和他一起闻闻麦田的味道。所做的这一切,就是希望当他再端起白亮亮的米饭、品尝新鲜的家常菜时,会记得这些食物来之不易。这一粒粒米,一粒粒麦也曾扎根在广袤的大地,在阳光、雨露的照耀滋养下,在农民伯伯的精心爱护下发芽成长,它凝聚着汗水和希望。但愿那亲历的麦田的味道能让他早一天明白:珍惜每一粒粮食,就是珍惜每一个生命,就是尊重劳动的付出,这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修养。         


作者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一〇四团发展改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