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
 
母亲教我节粮

覃晓玉

  母亲虽早逾古稀之年,但对粮食的惜爱之情依然如旧,且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

  曾记得小时候,母亲常提醒我不能剩饭剩菜,还说“浪费粮食要遭雷打”。我也因经常把饭菜掉落在桌上,被母亲称为“漏下巴”。在那饥馑岁月里,因为缺衣少食,难得吃上一顿饱饭,母亲看见我把包谷饭团掉到地上,便随手捡起,对着饭团吹上一口气,丢到嘴里吃下。有一次母亲煮了米稀饭,我端着碗边吃边玩,不小心饭碗摔在地上,稀饭撒了一地,碗也碎了,母亲气得捶了我屁股几下,我嚎啕大哭,母亲随手把我揽进怀里,泪水也滚落到我脸上……

  土地承包到户后,母亲经常带我下地劳动,播种、施肥、锄草、收割,那时总觉得种田真苦,深感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收麦子的时候,母亲带我到地里捡麦穗。提着篮子,在割过的麦田把遗漏或折断的麦穗捡回。别看这样,捡的麦穗还可以吃上几顿面食呢!

  进入初中,因为寄宿要自行在食堂炖饭,母亲每次在我上学时给我装好米,遇上大米难以接济时,掺带苕米梗或土豆、玉米面,临行时特别叮嘱要吃多少炖多少,千万别浪费。

  考上中专后,我也转成了非农户口,学校每月发给34斤饭票。那时家中粮食逐步有了盈余,有一次我陪母亲用木板车拖着玉米和油菜籽到粮管所去卖,我问母亲:粮食自己吃就行了,干嘛要拖这么远卖呀?母亲反问我:“吃不完了可以卖给国家,不然就损失了,农民不卖公粮,你哪有饭票?哪能吃国家粮?”这一次,母亲显得特别严肃,也让我初步懂得了国家粮食的用意。

  后来我有了孩子,母亲帮助照管。闲暇之余母亲总是把我们吃剩扔的饭菜收集后晒干,拿回老家当猪食。我开始碍于面子,劝说母亲别做了,母亲只说了一句“扔了怪可惜的”。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我也把母亲教我节约粮食的故事和方法讲给孩子听,传诵着母亲自编的“一粒粮,一滴汗;种了收,再成饭;想好盛,要吃完;不乱扔,别偷懒;糟蹋粮,要为难;爱惜粮,众人赞”的顺口溜。每当孩子把饭吃完让我“验收”饭碗的时候,我由衷地感到,孩子已懂得珍惜了,在慢慢懂事了。

  如今孩子已进入中学,去年春节我们回老家团聚,席间孩子说,在学校节约饭菜现在不被认为是美德,反被说成是小气,是吝啬。母亲沉吟片刻,用她早已掉牙的牙板嚼完最后饭粒后,再次讲述过去我们一家老小缺粮少食的辛酸往事,教导我们挨饿日子不能忘,节粮品格不能丢。话语间,她说着不禁眼眶湿润,我们听着心潮涌动。我想,母亲深知现在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但节粮习惯仍是“传家宝”,深深期盼这一传统能薪火相传。

  如今,中央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之风已给神州大地带来许多新变化和新气象。母亲得知这一消息后,专门跟我打电话,高兴得用时兴词语告诫我,推行“光盘”行动,反对“舌尖上的浪费”。

  节粮爱粮是一种品质,一种美德,一种境界,承载着千百年来人们企盼丰衣足食、生活蒸蒸日上的梦想。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让节粮爱粮这一传统美德集聚无穷正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绽放无限光彩。


作者单位:湖北省粮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