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
 
收粮三得

唐石钟

  提要:今年,我有幸到涟源市国家粮食储备库服务粮食收购,再次回到最基层库点,与一线收粮人员、与送粮农友亲密接触,感触颇深……

  收粮,对于粮食干部职工来说是个老话题。但今年省粮食局要求机关干部下库点,我局有20多名干部职工分批分期下到涟源市国家粮食储备库服务粮食收购,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再次回到最基层库点,与一线收粮人员、与送粮农友亲密接触。20天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也有所感悟、有所体会,是为收粮“三得”。

  知稼穑之艰,行节俭之德

  来到仓库的第一天,手捧金灿灿的谷粒,蓦然晃动的是父亲田间劳作的身影,回荡脑海的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

  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八进砖壁,13天、5晚住村里,他在驻村日记中这样写道:“尽管我每次劳动的时间都不长,流的汗没有农民多,但它带给我更多的是对过去劳动的回忆,是对慢慢忘却的劳动的一次重拾,是与农民的一次零距离接触,是和村干部面对面交流。所以,我认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参加劳动的机会较少,更应该珍视劳动,每年都抓抓铁锹,挥挥锄头,接接地气,沾沾泥土,不见得干多少活,重要的是不忘一粥一饭之不易、一丝一缕之艰辛,感悟劳动人民之伟大、体验劳动创造财富之快乐。就我来说,虽然自小生长在农村,深知稼穑之艰辛、农民之不易,但春种秋收的欣喜、汗流浃背的惬意,仍使我对农民的感情增添了一分、对‘三农’的认知加深了一层,对劳动的体会深化了一步。”

  我是个基层工作人员,站不到领导的高度,但“位卑未敢忘忧国”。今年5月底,我与局里刘祯祥副局长等人来到建设扶贫点安平镇杨柳村,正赶上一季稻栽插,我们立即绾起裤脚,下田插秧,还没干上半天活,却把田主大娘感动得逢人便说:“现在的干部没架子,还帮我插田,想都没想过。”更没想到的是,大娘竟然放下农活儿,把准备过端午节才吃的盐蛋煮来送给我们。

  我生长在农民家庭,从事与农业密切相关的粮食工作,深知农民之苦,农村之艰,农业之难。粮食来之不易,在此我要大声疾呼:节约粮食,反对浪费!

  知基层之苦,存惜福之念

  那些日子,天天与一线工人摸爬滚打在一起,对他们的辛苦有更加切身的体会。因为自己来自基层库点,粮食部门的购销调存样样都干过,尤其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收粮,一个小库点,四五个人,一个检质定等,一个打风车,两个人守条磅秤,一个称重一个记码,从天亮忙到天黑,那真叫一个累!所以总认为现在收粮舒服得很,称重有电子衡、除杂有清理筛、入库有输送带……同以前收粮相比真可谓“鸟枪换炮”。

  其实不然,如今虽然有现代化设备,但人员减少了,涟源市国储库在粮食企业改制前有100多人,现在只有10来人,也就是说一人干了10人的活儿。其次收购量大,收购时间长,从突击收购到全年收购。第三是收购库点减少,计划经济时期涟源收粮库点40多个,今年涟源最低价托市收粮库点仅市国储库一个。工人们每天天未亮到库,忙碌到半夜更是家常便饭。尤其到密闭薰蒸施药的时候,虽然戴了防毒面具,但药剂的强烈刺激,仍然无法忍受。

  反观自己,工作环境比他们好,工资收入比他们高,但心态却没有他们好。心里有诸多不满,认为自己是工人身份,再怎么努力也没有上升的机会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与他们对照,我反躬自省:人生在世,不要过高奢望,对比死者,活着就是幸福;对比病人,健康就是幸福;对比饿夫,有吃就是幸福;对比失业,工作就是幸福。物随心转,境由心造。心可以造天堂,让每天过得很阳光;心也可以造地狱,使每天活得很纠结。人要知足常乐,珍惜拥有的幸福。

  知职责之重,尽奉献之忠

  李克强总理在考察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时指出:“仓廪实,天下安。”粮食是安天下之本,我国粮食供需总体上仍处于紧平衡状态,“靠天吃饭”还没有根本改变,今后粮食消费还将刚性增长,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谁也“背”不起,只有靠我们自己。要做好“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3篇文章,要守住并管好“天下粮仓”,我们责任重大,要敢于担当,敢于挑重担。

  我曾经是一名军人。军人守土卫疆,保家卫国,以为国尽忠为天职。现在作为一名粮食人,我当以忠于职守,守住管好“天下粮仓”为天职。一是认真落实“五要五不准”粮食收购守则,将党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确保粮食增产、粮农增收,为我们“广积粮”提供充足的粮源。二是把好粮食质量检测关,坚持“积好粮”。在收粮中,把政策宣传到位,把工作做在先,对于一些经纪人将部分陈粮混在新粮里、妄图蒙混过关的行为,坚决予以退回处理。三是乐于奉献。在我们收粮一线,粮食职工个个不怕吃亏,敢挑重担,敢揽难活,敢干苦差,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


作者单位:湖南省涟源市粮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