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卫国家粮食储备库 冯自强

冯自强同志,男,汉族,1956年10月出生,现年59岁。1973年7月参加工作,从事粮食仓储保管业务工作35年来,诚实做人,扎实做事,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三严三实”优良作风,传承艰苦奋斗、爱粮节粮的“四无粮仓”精神。

一、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

冯自强同志出生于老粮食工作者家庭,在传统的忠诚、实干、勤勉的家风影响下,在父辈们言传身教下,从小接触的就是粮食,参加工作以来从未离开过粮食特殊行业。多年来他对粮食保管工作表现出不仅仅是责任,更多的是对粮食工作的热爱和奉献。1973年9月从中卫县粮油加工厂走上工作岗位,1980年5月调入中卫县城关粮库(宁夏中卫国家粮食储备库前身)开始从事粮油保管工作,从基层保管员干起,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因工作业绩突出,多次受到表彰奖励,得到组织的信任,在多个基层单位担任领导职务,为粮食工作付出了青春,洒下了汗水。

2004年,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基层粮食单位合并重组,冯自强同志由基层粮库副主任岗位调整到保管员岗位,工作认真负责,不怕苦,不怕累,不计较个人得失,苦、脏、累活抢着干。多年粮油保管工作使他深深认识到“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深刻内涵、粮食保管工作的重要性和神圣职责,为此,他所管仓号粮食成为“四无粮仓”样板仓。

2008年,他不以老保管员自居,而是把自己作为粮食储备战线上的一名新兵,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努力学习自治区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储备粮管理规章制度,以及粮食储藏、虫害防治和质量检验新知识,从严、从细要求自己。虽然接手的仓房仓储条件不好,他没有一点怨言,在其他保管员休息时,他一个人在自己所管的仓房内默默地奉献。整理打杂、平整粮面、剔除虫茧和历练,冯自强同志成为粮食储藏、虫害防治工作的行家里手。

二、以服从为天职,不计个人得失,勇挑重担

冯自强同志干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他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是一个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人,是一个对自己所从事的粮食事业有着深深的感情的人。忠厚老实是他做人的本色,乐于奉献是他的担当精神。每当单位有大吨位、高水分粮食保管任务,他都毫不犹豫、毫无怨言地接受急、难、险、重任务,对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冬天他顶着凛冽的寒风,在玉米晾晒场地巡回检查储存情况,雪天又成了雪人,手冻的裂了口子也不喊疼。夏天顶着毒辣的太阳,坚守在粮食收购第一线,为做好粮垛防雨工作,雨天淋成落汤鸡,从未叫苦叫累,也没有向领导要过一分钱的加班工资。

2010年秋季,为按时完成储备粮轮换和市场稻谷收购任务,大量高水分稻谷需外垛露天存放,库领导抽调管粮经验丰富的冯自强同志收购稻谷,他坚守工作岗位,逐车现场复检。为保证高水分稻谷储存安全,他严格遵守粮情检查制度,坚持危险粮天天查,及时发现储粮隐患,只要刮风下雨,不管是上班下班,也不管是白天黑夜,他第一时间赶到储粮场地,正是这种“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四无粮仓精神,确保了大吨位、高水分稻谷仓外储存安全。

2012年5月份,气温急骤升高,暴雨天气多发,中卫库在外设点收购储存的高水分玉米局部发热,急需处置,冯自强同志负责接收晾晒、保管。从外设点拉回库内的高水分发热玉米,从计划高水分玉米晾晒场地,到及时组织保管组晾晒,他每天起早贪黑的埋头苦干,监测玉米水分,安排起垛储存,遇到端天气经常是一身汗一身雨,通过与同志们的共同奋战2个月,圆满完成了高水分玉米的保管任务,挽回了经济损失,当年玉米实现经营利润198万元。

2014年国庆节,为完成储备水稻轮换任务,高水分稻谷集中入库露天外垛保管,他临时接到领导电话通知后,没有讲任何条件,摆任何困难,放下家中无人看管的小孙子,第一时间赶到库内指挥装卸人员卸车打垛。为防止白天通风,粮垛温度升高引起发热,他利用晚上气温较低,实施晚8点以后开机通风,早上10点关机,实现了低温缓速通风降水保管目的。

三、刻苦学习,勇于钻研,创新实践

冯自强同志1980年走上粮油保管员岗位,1986年就被评为自治区粮食局优秀保管员,短短的6年时间,他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基层保管员,靠的就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精神。他通过参加单位仓储业务知识培训,自己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成为单位识虫、防虫、治虫专家。扎实掌握了的“四合一”科学粮食储藏技术,并积极推广运用到解决高水分储粮、抗虫害防治难等问题当中,努力实现低温、绿色储粮。

在粮食熏蒸作业中,他戴上防毒面具,带领保管组员工入仓投药,从不考虑熏蒸药剂对身体的损伤,并主动承担粮食熏蒸过程中药剂浓度检测工作。为减少熏蒸药剂对员工身体的损害,单位配备熏蒸用空气压缩泵和空气呼吸器后,在新设备应用推广中,他通过钻研学习,率先掌握新设备的使用技巧,指导其他员工在熏蒸作业中正确使用。    2014年粮食就仓(垛)干燥技术实验中,他带领保管员铺设、搭接通风立体风网,详细记录通风数据,利用半个月时间,将3766吨垛存高水分稻谷水分从20%降到15%入仓保管,为编写上报稻谷就(仓)垛干燥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了准确的数据。

四、传承“四无粮仓”精神,书写人生篇章

冯自强同志认识到“四无粮仓”是广大保粮职工实践经验的总结,“四无粮仓”的不断巩固,是广大保粮职工辛勤劳动的丰硕成果。搞好“四无粮仓”对于保持储粮品质,减少储粮损失,降低粮食损耗,节约费用,提高粮食仓储企业管理水平,有着及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八十年代,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参与到基层粮库“四无粮仓”工作的创建中,使单位多年来保持了“四无粮库”称号,自己所管的仓号始终是“四无粮仓”样板仓,他无私奉献精神也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广大干部职工的认可。

在“四无粮仓”活动开展60周年后的今天,在2015年宁夏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开展的“一符四无”粮食储存提档升级活动中,他带头重温过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重拾镊子、刷子、放弃休息日,清洁卫生,剔除虫茧,平整粮面,“一符四无”工作得到公司领导的肯定。在日常工作中,单位年轻保管员在粮食保管过程中,遇储粮安全隐患,治虫难题都愿意积极向他请教,他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耐心指导、言传身授,并帮助认真查看,制定储粮安全隐患处置方案,识别储粮害虫、防治害虫知识。当发现保管员通风时机不合理,或依赖机械通风,不重视自然通风问题时,他总是耐心说教,提导保管员制定合理的通风作业实施方案,指导保管员使用低压缓速通风技术,降低能耗,减少水分损耗,提高仓储效益和品质。

冯自强同志在粮食部门风风风雨雨42年,即将光荣退休。为粮食事业奉献了一生的他,给予家人的照顾和看护却很少,远在山东的长孙5岁了,他都没有请年休假去看上一眼。年近90岁的老父亲,身体多病,生活不能自理,他无暇照料。事业心和责任感使得他将家里老小的照顾任务交都交给在家的妻子。许多职工劝他:“船到码头车到站”,可以歇歇了。他总是笑着回答:站好最后一班岗,我劳动,我付出,我快乐。就是这样一位淡薄名利、默默无闻的粮食人,他用实际行动在粮食保管岗位上发挥着余热,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篇章。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