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粮食局 廖吉祥

廖吉祥同志,男,汉族,1958年8月出生,大专文化,工程师,四川省遂宁市人,现任遂宁市粮食局产业仓储科科长、民盟遂宁科技支部副主委。该同志1978年参加工作,自1980年退伍以来迄今35年,一直从事粮油仓储管理工作,历任科员、主任科员,1999年以来任仓储副科长、产业仓储科长,曾多次获省、市粮食局先进工作者称号,2013年荣获三等功。

一、坚持不懈致力于“四无粮仓”创建工作,全市仓储工作成效显著

针对一直以来粮食仓储管理工作中的虫害、鼠雀严重等现象,1980年,全国粮食系统启动了“四无粮仓”创建活动。为确保创建活动取得成功,该同志积极组织全县保粮职工,开展业务技术培训学习,讲解“四无粮仓”评定办法和创建中的技术难点,每一年多次召开现场会,并经常检查督促指导粮站工作,杜绝毒烂、霉变等事故的发生,在创建“四无粮仓”活动中践行“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精神,在储粮化学药剂匮乏的情况下,采用物理的聚堆和打沟扒塘等方法杀虫。自开展“四无粮仓”创建活动以来,该同志每年都精心组织开展春、夏、秋三季“四无”普查工作,还经常带领仓储骨干深入基层检查、调研、指导仓储工作:害虫情况、水分情况、粮食温度情况、微生物情况、质量情况,制定通风、虫害防治等安全储粮方案,和大家一道熏蒸处理粮食害虫,指导解决储粮难题,每季开展“四无”活动到第一线达20多天;在30多年全省组织检查验收中,辖区各县区均被评定为“四无粮仓县”称号。该同志不仅搞好本单位“四无粮仓”工作,同时每年还带队到其他地市、县检查、指导“四无”工作。在1980至1989年期间检查“四无”时,很多粮管所没有公交车,他们检查组都是徒步行走,到粮管所检查“四无”,确保了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并取得实效。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致力于推动创建“四无粮仓”工作,实现我市连续20多年无重特大粮油仓储安全事故。

二、努力开拓创新,粮食仓储研究成果累累

该同志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勤于钻研业务,在工作中积极创新,理论与实践并重,先后在市级杂志上发表论文6篇,在省级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4篇,在国家级《粮食储藏》杂志上发表论文3篇,并在1988年四川省第二届粮油储藏技术交流一书中发表论文1篇,在2010年根据粮食局在青岛举办的粮油储藏节能减排专题技术会上发表论文1篇;1997年研制成功的“磷化氢高仓环流薰蒸装置”获得了省粮食局和省科委颁发的“技术开发成果鉴定证书”,并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大力推广应用机械通风技术,仓储设施普遍提升

粮食企业深化流通体制改革以来,粮食部门广设网点,以便群众及时售粮。但是由于技术力量不足,导致高水分储粮比重较高,辖区内每年都要收购高水分粮上万吨,尽管为此采取了翻晒、打沟扒塘等措施,仍然难以解决高水分粮发烧、劣变、霉变等现象。1986年,该同志引进、应用通风机降温降湿储粮技术,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潜心钻研,探索小青瓦仓房储粮机械通风技术,并多次召开现场会,取得了显著效果。这一技术很快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普及,当年就解决了近两万吨稻谷的安全储藏问题。目前,全市有通风机械及配套设施300多台(套),机械通风率达到92%,为粮食企业储粮减损增收、安全储粮、延缓储粮品质陈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并推广环流薰蒸技术,取得突出成果

上世纪90年代初,高大平房仓等现代化仓储基础设施在全市逐步兴修,但是相应的储粮技术并未做到与时俱进、及时更新,仍然采用“双低”粮面布袋与粮堆探管相结合的虫害防治方法,造成粮堆局部害虫集聚为害。为此,该同志于1996年至1997年通过一年多专题攻关,反复试验,研制出了“磷化氢高仓环流薰蒸装置”,反复试验后广泛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杀虫效果。该项目经省经信委立项,并顺利通过内贸部粮科所、省粮食局、遂宁植保站、市农机局等单位组织的专家鉴定,获得了“技术开发成果鉴定证书”。同时,此项科技设计结构合理、新颖、经济实用,有效填补了国内空白,并于1997年8月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专利号:ZL95242582.3)。我市及铜梁、南充、泸州等地区使用后,反映良好。截止目前,全市粮食储备库全部实现环流熏蒸仓储作业,为规范化储粮打下坚实基础。

五、积极推广低温储粮技术,助力企业增效

为保持储粮品质,有效延缓陈化,该同志1983年开始在城区试点,储藏大米450万斤,对门窗、仓内望板采取隔热措施,适时通风换气,高温季节储粮温度保持在20℃左右,同时控制好仓间湿度、害虫、螨类、霉菌等,成功实现了成品大米安全度夏,在储存了一年多时间后仍保持了较好品质。作为我市粮食最大销区的射洪县,从低温储粮技术中广为受益。1986年,该县储藏大米3000余万斤,该同志指导该县通过风道利用冬季低温天气自然通风,使粮温逐步降至10℃以下,并采用泡沫板、谷壳等对门窗和粮面进行隔热处理,有效防止了夏季热空气进入,储粮期间仓间温度从未超过20℃,年平均温度在18.8℃,储存两年后仍保持了较好品质,深受广大消费者及大米加工、储藏企业欢迎。

六、全面开展调查,为区域仓储虫害防治提供支撑

该同志分别于1980年、1998年两次对全市18个粮站、11家粮食加工厂、4家油厂、6家饲料加工厂、9个粮油销售门市部,部分农户和遂宁中药材公司5个仓库等进行了仓储虫害调查,采集并制作害虫样本,对仓储害虫种类、种群、危害状况、发生频率、抗药性等方面进行了详尽调查分析,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技术培训,学习操作技术和害虫采集、鉴定、标本制作等知识。组织5名骨干技术人员对害虫反复鉴定,掌握了全市虫害基本情况,收集整理仓库害虫86种、天敌9种,共计95种,并送四川省粮食学校请教害虫专家进行了鉴定,获得认可。通过这次仓储虫害调查,摸清并掌握了全市害虫种群,为害情况,分布情况,并制订了仓储虫害防治方案,为确保全市储粮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还将调查成果形成科研论文《遂宁市储粮害虫调查》,在《四川粮油科技》杂志上进行了公开发表。

七、推广“双低”规范化储粮,环保储粮卓有成效

通过粮堆密封实现低氧低药量“双低”储粮,不仅可以降低储存成本,而且有益于提升储粮品质。在此项工作中,该同志积极组织保防人员到外地学习并试点培养人才,对药剂投放时机、粮堆中氧含量、害虫致死药剂浓度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以1981年为例,降低药剂费用50%,与化学药剂薰蒸杀虫比较减少药剂量80%,节约粮食薰蒸药剂费用5万余元。为探索低药剂、环保、规范化储粮积累大量实用经验。

八、狠抓人才队伍建设,仓储业务水平稳步提升

该同志从业30余年来,十分重视仓储队伍建设,采取集中培训、专项培训、举办短期学习班、课题攻关、考察学习等方式,在虫害防治、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粮情测控、规范化储粮、节能减排、绿色低温储粮等方面,为全市药材、食品、粮油等仓储企业培养专业技术人员达2000余人次,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仓储业务技能水平和科学储粮水平稳步提高。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