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国家粮食储备库 赵忠敬

多年来,玉溪市粮食工作在云南省一直备受称道。曾多次受国家和省级表彰,粮食行政首长制实施十年,玉溪市连续十次考核优秀,成绩名列全省前茅……无数的荣誉,见证了玉溪粮食行业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一批默默奉献的粮食人,用自己的青春和激情,以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共同铸就了玉溪粮食的辉煌。玉溪国家粮食储备库总保管员、储运科科长,赵忠敬就是其中的一个。

从事仓储28年,赵忠敬通过自己的经历诠释了这样的道理:只要盯紧目标,肯付出滴水穿石的功夫,工作岗位再平凡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人生无论从何起点迈步,都能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能吃苦:始信梅香自寒出

1987年,经过三年建设,占地170亩的玉溪国家粮食储备库竣工并投入使用。

这一年,19岁的赵忠敬走出校门,成为一名粮仓保管员,与这12个新建成的大粮仓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那个年代,能进入粮食系统,成为国家正式工人,是一件让人羡慕的事。在赵忠敬想像中,保管员的工作肯定是既简单又轻松,不就是看好仓门,顶多在粮食进仓和出库时称称重和记记账吗?

然而,粮仓保管员的辛苦,完全让赵忠敬意想不到。  

“粮车来了就得装卸。多的时候,一天400多吨,少时也有200吨。那时刚从学校出来,体力不太好,人常常累得要虚脱。”说起那段经历,赵忠敬感慨说,装卸工有多苦,保管员便有多苦,装卸工有多累,保管员便有多累。而粮食进出仓的过磅、开票、记账等一大堆事,装卸工却帮不了他。

做粮食保管员,一项重要的工作,是要准确掌握仓库里粮食的温度。一旦温度过高,就要及时加以处理,否则就会发生霉变,从而使仓储出现坏粮。

在赵忠敬从事这个行当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项工作完全靠手工来进行,进入又热又闷的库里,手中长长的温度计用力插进粮堆,10分钟后抽出来查看数据。有时候也采用身体感官来测量,用力把一只脚狠劲钻入谷堆中,通过触觉慢慢探知温度。

库里谷物温度升高,往往发生在盛夏雨天。在又热又闷的仓库内,这样的检查工作十分辛苦。12个仓库查一遍,人常常累得直不起腰。而新粮入库以后,如此的检查,差不多每天都要重复进行。

最累的还不是这个。一旦发现谷物温度升高,就会发生霉变。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就是翻挖,把下面湿度和温度高的谷粒翻到上面来。仓库内又热又闷,稍一动就汗流浃背。出现翻仓的事,总是人累得趴下就不想再起来。

粮食除了防霉变,还要防止生虫。一旦仓中粮食有虫害发生,便会以很快的速度被消耗。

减少粮食虫耗的办法,是采取熏蒸的方法,对仓里粮食进行杀虫处理。通过喷撒一定量的磷化铝之类药品,使其与粮食中的水分产生化学反应,释放出磷化氢气体,从而杀死粮堆中的各种害虫与虫卵。

磷化铝是一种有毒的化学药品,人一旦吸入量过多,会造成大脑血肿。因为缺乏先进的防护设施,在喷洒药品后,仓库管理员一段时间常常头晕,甚至会发生呕吐。

粮食仓储行业内有一句老话:七十年代靠力气,八十年代靠药剂,九十年代靠科技。三个阶段的所有困顿和挑战,赵忠敬都遇上了。

粮仓内的高温犹如蒸笼一般,但都没有更多的怨言只有默默的喘气、认真的流汗。

流过汗水,呼吸过有毒空气,更严峻的问题是,赵忠敬和同事遭遇上了粮食科技的进步所带来的挑战,有太多的新知识和新技能等待他们去掌握。

待遇不高,工作又苦又累又单调,一起参加工作的许多保管员有的下了海,有的转了行。赵忠敬也动过另谋生路的念头,但是,领导的看重,家人的鼓励,还有内心的那一份坚持,最终他留了下来,并且一干就是28年。

有人说,斩断自己的退路,才能赢得更好的出路。农民出身的赵忠敬,对粮食有着一份天然的热爱,正是这份热爱,让他深刻地理解了“宁流千滴汗、不坏一颗粮”的真正意义,才把粮食仓库的保管员这份职业看得像守护国家安全卫士一样神圣,舍得用心来做。

而这样一份自觉,让赵忠敬从一个普通的仓管员,逐渐成长为玉溪国家粮食储备库管理的中坚力量。

1993年,赵忠敬成为粮库仓储保管组组长。1998年,被任命为玉溪国家粮食储备库总保管员。2003年,担任储运科副科长,2005年升为储运科科长。

耐得劳:细微深处显身手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玉溪从粮食产区变成了粮食销区。

对赵忠敬来说,外购的粮食水分和杂质高,他早已习以为常。早先的时候,对高水分的粮食,一般都是采用在场地上晒干再入仓的办法来进行处理。随着粮食购进量的增大,再采用这样的方式,显然捉襟见肘。

日积月累,赵忠敬练就了手一捏就知粮食水分的绝活。勤奋学习,加上大胆的实践,使赵忠敬很快变成了科技储粮尖兵,两次代表单位参加全省仓储管理员技能大赛。

知道水分超标又能怎样?好不容易才购到玉溪的粮食,总得妥善处理。经过赵忠敬及其同事大胆的反复尝试,从2003年开始,湿度超过国家标准的粮食直接入库,然后通过大功率风机把外面的热空气抽到库里,在仓库中达到类似烘干的效果,从而实现安全存储。

这项技术在玉溪粮库普遍推广使用,是在2012年以后。

进入九十年代,储粮科技日新月异,消费者对粮食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以往使用药物熏蒸的最大问题,就是可能存在微量的药物残留,而现在通过绿色储粮,不但杜绝了药物残留的隐患,也大大降低了粮食储备的成本。”赵忠敬说,他们通过温度控制设备,就像把粮食放入冰箱一样,逐步替代用药物熏蒸的做法,不但防止了粮食生虫,还提高了粮食的新鲜度。

有粮的地方就难免有老鼠。一直靠使用药物灭杀,投入大效果不大,且潜藏着不小的隐患。经过琢磨,赵忠敬提出养猫、养狗,利用老鼠“天敌”来灭粮食“天敌”。在饲养了狗10头,猫20多只后,库区老鼠便难觅踪影。

只有依靠科学进步,不断创新保粮技术,才能储好粮,保好粮。多年来,赵忠敬及其经过不断的创新试验,创造出多种粮食储备实用的小发明。

肯用心:平淡琐细见深情

这些年,玉溪国家粮食储备库的大粮仓从最初的12个扩展到了34个,仓库数量增加了近三倍,库容量从当初的2.5万吨增到现在的10.8万吨,粮食储存和流通量增收了七八倍。

每天都有粮食出入,工作量越来越大,事务越来越多。

在工作实践中,赵忠敬深切地感受到了知识老化和欠缺所带来的不便。他认识到,好好学习是仓库保管人员事业心的体现;钻研业务、掌握本领都能在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为此,他一方面苦练基本功,另一方面,大量阅读业务书籍,通过书刊孜孜不倦地吸收各种专业知识。

为提高效率,赵忠敬在寻找高效管理下了不少功夫。

行内人都知道,一名合格的粮食仓库管理员,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更要有良好的责任心;粮库要管得好,离不开完善的规章制度。

这些年,为了储好粮食,玉溪国家粮食储备库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比如《仓库管理制度》、《安全储粮制度》、《粮油出入库制度》、《储备粮油管理制度》、《储备粮虫害防治制度》、《粮食质量控制制度》、《粮情检查及处置制度》、《仓库设施管理制度》、《化学药剂使用管理制度》、《入仓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进出粮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机械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等,这些保管员都要熟知和遵守的规矩,也凝聚着赵忠敬多年学习和思考的成果。

制度的完善,带来了工作的规范和效率的提高。在管理的精细化方面,赵忠敬也下了功夫。他把手下人马分成两批,轮流值守。

针对仓储部工作人员新,经验少的实际情况,赵忠敬定期召开仓储例会和日粮情月分析会,群策群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赵忠敬担任了领导职务,还兼做粮食检验员,但他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仓库管理员。每天例行检查粮仓,认真做好各项记录,没有谁马虎过;每月雷打不动4次全方位核查,严格落实查库制度,确保仓储账目清楚,数量准确。

在同事们的眼里,没看到过老赵有闲下来的时候。每天的工作结束后,同事们都下班了,依然拿着扫帚,把四处抛洒的粮食集中到一起,细心地扬净,颗粒归仓。

粮食进仓出库,时间上没个定准,加班成为家常便饭,往往十一点十二点。

无论春夏秋冬,不管严寒还是酷暑,粮库里总能见到赵忠敬忙碌的身影。

赵忠敬常说,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加消耗身体。从事仓储28年,赵忠敬在粮库里呆的时间,比起在家里呆的时间要长得太多。他累积下来的加班,如果补休的话,就是休上一年也休不完。

兢兢业业终有回报。在赵忠敬及其同事们的辛勤努力下,多年来,粮库没有发生过一起坏粮事故,也没有出现过粮食库存短少现象。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