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谋划 大胆创新
全力打造青海粮食信息化大平台
2018年01月23日 【字号:

青海省粮食局

粮食信息化是提升粮食行业管理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按照《国家粮食局关于规范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意见》(“1+1+4体系”)等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按照“统一规划、集中建设,技术引领、全面覆盖”的思路,坚持五大导向(需求导向、实用导向、标准导向、安全导向、可变导向),采用先进实用的柔性云架构和“微服务、松耦合、轻应用”新模式,初步建成青海粮食云平台并取得良好效果。一期183个业务应用已于2017年5月正式上线运行,二期建设已在全省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涉粮企业全面铺开,预计2018年6月底前完成项目全部上线运行工作,粮食管理高效化、规范化和精准化水平显著提高。

一、顶层设计、统一规划,实现全省粮食管理全覆盖

一是,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作为第二批信息化建设省份之一,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成熟的模式可借鉴,因此,做好顶层设计是谋系统、谋长远的关键之举。从2014年开始,我省聘请专业机构对全省粮食信息化建设需求进行了全面调研和反复论证。信息化规划和设计方案历时3年,多次反复优化,明确了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和明确的工作指南。

二是,五大导向、引领设计。坚持以需求导向、实用导向、标准导向、安全导向、可变导向、突出区域、行业特色,与现状需求、行业发展紧密结合。在项目规划和建设中,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路径,提高系统的实用性,打造实用、易用、好用的平台,大幅提升业务效率,不做形象工程。遵循业务变化,注重系统的灵活可变性,可扩展性。

三是,业务贯通、全面覆盖。项目依托统一云平台,建设内容包括数字政务云、精确业务云、智能辅助决策云、电子商务云、公共服务云,智慧粮库云等六朵云,覆盖全省56个粮食行政管理部门,107个粮库,106个应急网点,14个军供站,7个粮油质检站,34个粮油价格监测点,5户重点骨干粮油加工企业,1个粮油批发市场,实现了省市县和企业四级的全面覆盖。云平台具备开放性特征,在“1+4”建设范围之外,项目正在将批发市场、物流平台、产后服务等信息化需求逐步纳入平台。

二、强化组织领导、集中建设,保障项目上下顺利推进

一是,领导重视,狠抓落实。我省高度重视粮食信息化项目建设,建立了项目建设组织机构,成立了由局领导、各处室负责人、所涉及的全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领导及粮食企事业单位领导组成的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管理办公室,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由粮食业务专家及信息化技术专家组成的项目实施队伍。同时,公开招标聘用了第三方监理公司对项目实施全程监理。

二是,建章立制,确保实施。建立了项目建设运行机制,健全和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落实项目责任。建立了项目领导小组监管、第三方监理、外部专家评审、绩效评价四项管理机制。

三是,集中建设,强力推进。按照统一管理、集中建设,统一开发、四级部署的方式组织实施,实现了软硬件资源的共享、业务的共享、数据的集中共享,实现了IT与业务高效对接,避免信息化与业务“两张皮”。

三、以现代信息新技术引领,积极探索全面云化新路径

一是,实施“微服务、轻应用”设计新模式,实现业务云化。我们深刻体会到“微服务、轻应用”是解决粮食信息化痛点的关键。业务与IT两张皮的根源,是僵化的系统架构难以灵活调整、持续贴合业务需求。在微服务模式下,通过业务解耦云化形成细粒度的标准微服务,并以“搭积木”的方式灵活拼装成应用,保障系统持续贴合业务需求。项目一期已经形成了六大层级、180多项微服务,在项目二期仍将持续扩充。具有高度通用性的微服务,可在其他省份快速复制、推广。

二是,采用先进的柔性云架构,高效管理微服务。经过深入的技术调研与论证,选择以“大平台、微服务、轻应用”为特点的柔性云架构,实现对微服务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且支持开发运维一体化,充分发挥微服务的价值。借助柔性云架构下的灵活快速开发部署能力,项目可以持续对需求进行跟踪反馈与调整优化,持续迭代,一个新的需求或需求变更,通过微服务开发、拼装,2周可交付使用,大幅缩短开发周期。

三是,基于统一的云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在平台内部,省局与粮库及涉粮企业之间实时数据天然集中、应用协同一体,不再存在系统壁垒与数据孤岛;按照国家政务信息整合共享要求,已编制省局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目前正在对接工商局企业注册系统,实现涉粮企业信息共享;与发改委征信系统对接,实现信息共享、联合惩戒;与农发行统筹建设库存监管系统。同时,青海云平台可与国家平台及采用云模式的其他省份平台之间,可以相互调用微服务,实时共享第一手粮情数据,最终实现全国粮食系统的上下联通、左右协同。

四、注重业务实效,保障粮食数据可信、质量可靠

一是,实现粮食实时监管、远程可视化监管。在“云、网、端”的整体架构下,粮库第一手数据直接存储在省级云台数据中心上,保证粮食数量、质量等各类信息实时、动态、无缝天然汇集,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通过远程查看粮库实时的出入库、粮情、视频监控等数据,彻底消除传统线下监管不及时、不直观、效率低等弊端。

二是,实时采集数据、保障数据准确一致。数据采集层面,始终把全面、多维、多渠道采集粮食行业管理和企业经营数据作为粮食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建立广泛的数据触角,实时、自动化采集。初步统计,我省数据采集自动化比例达80%。在平台中,数据标准、数据口径通过微服务的方式固定下来,数据各使用方均通过服务调用的方式使用数据,实现了数出同源、数出一孔。例如,储备粮入库作业时,库存数量随之增加、轮换进度数据随之更新。而数据唯一来源于入库确认服务,确保了数的准确性。此外,当数据定义需要调整时,基于微服务模式可以实现“一处改动、处处生效”,确保数据标准与口径一致。

三是,提升辅助决策智能化水平。在夯实了数据基础后,借助大数据工具,设计了包括价格预测、供需平衡预测、应急保障调粮分析、轮换预警、政策性粮食监管预警、粮库绩效分析、仓储作业决策指导等一系列辅助决策场景,实现从预测层、决策层、管理层到操作层的决策智能、智慧化水平全面提升。

四是,建设粮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我省积极探索建立以库存识别码为载体的质量追溯体系,打通粮食产、购、储、加、销的质量追溯路径。目前已经实现了识别码在储粮环节的应用,正在试点延伸至粮食生产、加工、销售环节,并通过外网门户向公众提供粮油质量追溯查询服务。

五、立足省情、控制成本,实现投资高效经济

我省是一个财力有限的省份,立足省情,不贪大求洋,采用高性价比的统一云平台模式,通过统一设计、集中建设,软硬件资源的共享,大幅降低了总体开发、运维成本。整个项目建设总投资9533万元,比传统模式下资金需求降低44%。运维成本降幅71%。省平台投资控制在2700万元左右,107个粮库投资控制在平均每个粮库约60万元。

通过青海粮食云平台应用,政策性粮食和政策性收储业务处于全流程、全方位的监管状态;粮食质量监管能力显著提升;市场监测预警和应急指挥更加高效;业务协同能力明显增强。我们深刻体会,信息化是我省粮政管理的助力器、粮食信息共享的联通器、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企业提质增效的倍增器、粮食安全的强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