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积极开展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 助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2019年01月17日 【字号:

近年来,为提升粮油产品优质品率,中国正在积极开展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记者日前在中国东北采访了解到,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粮油优质品率,还促进了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在更高水平上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

在寒冬时节的中国东北,秋粮收购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一辆辆装满稻谷的卡车,正在卸货转运入库。吉林省永吉县新立村村民褚有告诉记者,和以往卖粮比,现在不仅省时省力,收入也更高了。他说:“自从加入康琪米业合作社后,签订单每公斤加4毛。像我种了三公顷地,每年多收入一万二、三千块钱。水稻收割后,有人专门负责拉到米业来,水分不超标人家可以直接加工,超标就上烘干塔烘干,农民确实节省不少财力物力。”

褚有所提到的康琪米业是当地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和“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企业。该公司总经理代山春介绍说,在国家奖补资金的支持下,他们给农户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的“五代”服务,不仅让稻米品质更好,也助力了企业的产品打入高端市场。他说:“我们在北京开了很多直营店,去年比前年利润增加30%左右。我们今年准备扩大‘吉粳511’的种植规模,争取优质品率达到80%,让这个村老百姓的收入增加20%左右。”

以往,中国东北的农户习惯将秋收玉米棒堆在院子里,俗称“地趴粮”。由于保管方式过于粗放,玉米容易发霉,影响卖粮价格。2017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部门启动“优质粮食工程”,鼓励农户在自家院里新建水泥基地、钢结构的粮仓——“玉米楼子”。每新建一个长约15米、高约3米、宽2米左右的小粮仓,国家会给予2100元人民币的补贴。

根据规划,到2020年黑龙江将建设农户科学储粮装具约22.5万套,增加农户科学储粮58亿斤。黑龙江玉米种植大县宾县太阳村村民包永发说,这种科学的储粮方式可以有效防鼠、防霉、防雨雪和通风,玉米生霉率从原来的8%降到2%左右,存放的时间更长,真正实现了优粮优价。他说:“这个架子有啥好处,防鼠、通风好。对老百姓来讲,粮食怕捂,捂着返潮了就不值钱了,干粮一亩地能多收入一百多块钱。”

数据还显示,中国开展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以来,共投入83.6亿元。为全国26个省市区的农户配置了近1000万套标准化科学储粮装具,使这些农户储粮损失率平均下降6%,每年为农民减少粮食损失23亿斤,实现增收25亿元以上。

来源:国际在线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