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政策扶持 推动粮食产业发展
2017年09月12日 【字号:

福建省粮食局

福建是粮食主销区,每年超过六成的粮食需要从省外调入。一直以来,粮食加工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全省规模以上的粮食加工企业有463家,但日处理能力多数在200吨以下,普遍存在日加工能力偏低,加工产品单一,技术水平不高,知名品牌较少等问题,制约着行业整体效益和粮食安全水平的提高。为推动粮食产业发展,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绿色优质粮油产品消费需求,确保紧急状态时粮食加工需要,我局组织开展粮食加工业调研,摸清企业困难和需求,积极争取省政府出台扶持政策,促进粮食企业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推进全省粮食产业转型升级。

一、调研摸底明思路

受近年来经济形势下行和国家扶持粮食产区初加工政策影响,加上进口大米和产粮区大米直销的冲击,我省粮食加工企业普遍开工率不足,生产经营举步维艰。为了摸清省内粮食加工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和企业的诉求。2016年2月—3月,我局由5名局领导带队组成5个调研组赴全省40个县(市、区)的108家粮食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从调研情况看,全省粮食加工业大部分企业利润下降较大,甚至亏损,一些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全省大米加工企业开工率只有40%左右。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不加以重视和扶持,省内粮食加工企业产能将继续萎缩,一旦粮食市场出现异常波动,即使有较多的地方原粮储备,如果加工能力跟不上,粮食安全应急供应也难于保障。为此,调研后我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组织相关处室进一步分析把脉,探讨粮食加工企业发展途径,并多次与发改、财政、经信、物价等部门沟通协调,形成扶持措施建议上报省政府供决策参考,相关建议措施信息还被省政府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采用。

二、政策扶持促发展

2016年11月我省政府出台《关于培育新型粮食市场主体促进粮食产业发展的意见》,通过加大财政扶持、金融信贷支持、实行土地优惠政策等,鼓励推动国有粮食企业深化改革,推进兼并重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做大做强粮食产业,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加快技术升级改造。2016年12月,我局联合省财政厅出台《福建省引粮入闽奖励办法》,省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对引粮入闽的粮食企业给予奖励,每家企业最高奖励不超过130万元。主要奖励三个方面:一是在粮食主产省建立5000亩以上粮食生产基地,签订5年以上的土地租赁合同,基地生产的粮食60%运回我省销售的企业;二是在粮食主产省投资建设仓储设施,同一库区有效仓容2.5万吨以上,并将粮食运回省内销售的企业;三是在粮食主产省投资建设大米加工厂,日加工大米能力大于300吨,并将粮食运回省内销售的企业。近期,我省还将细化出台《福建省省级粮食应急加工企业认定及资金补助管理暂行办法》《福建省粮食加工企业技术改造资金补助管理暂行办法》,综合考虑各地区人口数量、企业加工产能等因素,认定一批大米、小麦粉加工企业作为省级粮食应急加工企业,每年由省级财政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予以补助。

三、科技对接补短板

针对省内粮食企业普遍存在研发能力弱、科技运用水平低的现状,我省利用每年一次的粮食产销协作福建洽谈会平台,主动邀请国家粮食科学研究院、河南工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江南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国内知名的粮食科研院校发布粮食科学研究成果、进行粮食科技项目成果推介和学术探讨,举办粮食供给侧改革论坛、粮油设备技术项目推介会、智能粮食机器人推介会。2014—2017年共有60个项目成功对接,协议投资金额6亿多元,充氮气调、惰性粉防虫、光电色选机、自动垛粮机、智能烘干机等一系列仓储和加工新技术得以落地转化到粮食企业,有效推进了粮食科技产学研结合,提高了我省储粮和粮食加工科技水平。如龙岩喜浪米业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展开合作,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梁野山基地,进行功能性水稻种植。福建功夫谷有限公司受让福建农林大学发明专利“全价营养米”“功能性大米”。漳州草坂粮库在仓库屋顶建设2兆瓦光伏发电站,2017年6月正式并网发电,降低粮仓内部温度2—3摄氏度,可有效提升轮出储备粮的品质,减少粮食损耗和轮换差价,经济和生态效益明显。

四、混合改制增活力

福建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粮食产业也不例外,全省463家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国有企业仅有28家,民营及其他企业435家,省内粮食主要依靠民营企业来调运、加工和供应。为此,我省积极吸收社会资本,推进国有粮食企业资产重组,发展股权多元化、经营产业化、管理规范化的经济实体。如省级三家国有粮食企业以股权收购方式,投资近2亿元,在江苏和东北等粮食主产区与民营企业合作成立混合所有制企业,建立20万吨粮食储备仓容;厦门市储备粮管理集团和厦门好年东米业有限公司及自然人合作成立合营公司“厦门储备粮管理集团好年东有限公司”;厦门象屿集团和厦门中盛粮油成立合营公司“象屿中盛粮油有限责任公司”,利用双方优势拓展粮食从基地种植、储运加工到品牌推广的合作发展。有效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延长产业链,增强了抗风险能力,拓展了利润增长点。

五、做大做强保粮安

我省支持和引导省内粮食企业“走出去”,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打破行业、地域、所有制界限,到产区建设生产基地、仓储设施和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粮食企业。近年来,厦门象屿集团在东北粮食主产区投资180多亿元,建设仓容1700多万吨;与黑、吉、蒙三省20个县的420家农业合作社结成联社,带动土地规模经营500多万亩;建成16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是国内单体最大的加工基地。发展成集种子繁育、合作联社、农业种植、粮食仓储、现代物流、贸易销售、金融服务和粮食深加工于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商。泉州金穗米业、厦门好年东米业、宁德恒信实业、中盛粮油集团、龙岩嘉丰米业等粮油加工企业纷纷在省内外发展优质稻种植基地,开展粮食精深加工。粮油贸易企业永辉超市集团与中粮集团、北大荒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优质大米的定制生产,在东北“黄金水稻带”建设2万多亩优质稻田——田趣东北大米基地。巩固和拓宽了引粮入闽粮源渠道,为我省提供了充足的优质粮源,有效确保了全省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