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可舒心便捷安全卖粮
2020年09月15日 【字号: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在9月11日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透露,目前夏粮收购进展顺利,收购工作已近尾声。截至8月底,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4926万吨、早籼稻累计收购472万吨,其中最低收购价收购分别为615万吨、40.5万吨。目前,秋粮收购部署到位,准备充分。

夏粮收购进展顺利特点鲜明

夏粮上市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密切跟踪收购进展,分析研判市场形势,加强实地督导调研,指导各地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确保夏粮收购工作顺利开展。湖北、安徽、江苏、河南四省先后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江西启动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秦玉云介绍,总体上看,今年的夏粮收购呈现三个方面的新特点。

一是优质优价特征明显。秦玉云介绍,开秤初期,小麦价格出现一定回落,随着部分省份启动托市收购,价格稳定在最低收购价水平以上。据监测,目前主产区小麦均价约为每斤1.18元,较去年同期高3至5分钱左右;优质小麦需求旺、销路好,部分优质品种价格在1.27元以上,较普通品种高0.1元左右。这既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也有利于引导种植结构调整,增加绿色优质品种供给,更好地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二是市场化收购比重提高。各地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做好收购仓容、资金、运力等保障工作,切实提高各类市场主体入市收购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小麦市场化收购比重超过87%,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早籼稻市场化收购比重超过90%。市场化收购保持较高水平,充分说明粮食市场流通顺畅,各类主体市场经营意识浓厚,市场形成价格机制日趋完善。

三是农户储粮意愿增强。近几年由于国内粮食生产连获丰收,市场供应有充分保障,多数农户减少了家庭储粮数量。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不少农户储粮防灾应急意识增强,家庭存粮相对往年有所增加。“对此,各地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加强了农户家庭储粮的技术指导,帮助农户减少储粮损失;有的地区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建设推广农户科学储粮仓,有效提高了农户储粮能力。”秦玉云分析指出,农户储粮增加,有利于“藏粮于民”,增强一家一户抵御风险的能力,丰富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层次;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种粮农户合理安排售粮时机,增加种粮收入。

创新服务方式,落实“六项服务”

秋粮占全年粮食比重的四分之三,是全年粮食收购的重中之重。

秦玉云指出,从生产看,秋粮种植面积稳中有增,目前长势总体正常,如后期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仍将是一个丰收年。从价格看,目前中晚籼稻、粳稻收购价格略高于最低收购价水平,预计新粮上市后将有所回落,部分省份启动托市收购的可能性较大;玉米价格涨幅明显,属于恢复性上涨,仍处于合理区间。从政策看,为增加种粮农民收入、保护种粮积极性,今年国家有关部门将中晚籼稻(三等)最低收购价格每斤提高一分钱,为每斤1.27元;粳稻保持不变,仍为每斤1.30元。

在秋粮收购中,各级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将创新为农服务方式,让农民舒心卖粮、便捷卖粮、安全卖粮。重点抓好“六项服务”:一是预约服务,对售粮量较大的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以及粮食经纪人,尽量采取预约收购方式,有条件的可开展预约检验。二是产后服务,发挥好粮食产后服务体系作用,积极提供清理、干燥、收储、加工、销售等社会化服务,帮助种粮农民提高粮食质量等级、增加卖粮收入。三是储粮服务,组织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指导做好庭院储粮,避免发生霉粮坏粮;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配备科学储粮装具,推广科学储粮新技术,推动节粮减损。四是信息服务,及时发布秋粮生产、质量、价格、供求、收购进度等信息,引导收粮企业积极入市、售粮主体有序卖粮,稳定市场预期。五是掌上服务,拓展手机客户端、微信小程序等功能,继续推广“互联网+收购”,提高粮食购销自助化、便捷化水平。六是防控服务,指导收粮企业和售粮主体做好必要防护,确保疫情防控和粮食收购两不误。

来源:《光明日报》(2020年9月13日 3版)

来源:粮食和储备局网站